用一句话概括马特莱法则,或者更通俗的说法“80/20法则”,就是:80%的结果来自20%的努力。经济学家维弗利度•帕累发现意大利80%的财富掌握在20%的人手中,于是提出了这条法则。
80/20法则揭示了功效的不平衡性。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可能比另一个人多好几倍;同样是一小时,有的人能赚10000美元,有的人只能赚20美元。应用80/20法则是为了尽量增大对20%高效部分的投入,同时尽量减少对80%低效部分的付出。
虽然知道这条法则的人很多,能真正理解的却很少。网上和出版物中的滥用和混淆层出不穷。一些是因为没有弄明白这条法则的真正含义。另一些则是我个人认为对这条法则有失偏颇的看法。
80/20法则四大误区:
1)80 + 20 = 100
经常看到有人用饼图解释80/20法则。1/5的区域标着20%,剩下的区域标着80%。只要稍懂算术,就知道两者相加等于100%。但这种简单的加法是对法则的误解。
80/20法则讲的用20%的努力完成80%的结果。努力和结果不是一回事,所以不能放在同一个饼图中。如果花3%的精力完成了55%的任务,那80/20法则就可以称之为55/3法则。
不要被表面的数字迷惑了。80和20只代表不平衡中的一类情况。加起来等于100只是凑巧。
2)80/20法则递归
经常听到这类观点,如,“如果连续使用80/20法则,不断减掉80%所谓的低效部分,最后就减没了。” 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概觉得自己很聪明,用严密的数学逻辑就推翻了法则。
不过,同样,数字在这并不十分重要。现实和数学是有区别的。现实中,时间有限,不可能每一件任务都去做。80/20法则强调的是对所有的任务有一个整体把握。选择最重要的20%先做,集中精力完成大部分任务,把余下的时间留给低效的80%。
3)80/20法则完全照搬
另一误区是学习。学习一项技能,花2年时间可能会达到80%的精通。而要获得剩下的20%达到100%的精通,可能还要再花8年时间。虽然80/20法则在这里使用无误,但学习建议和80/20法则通常相反。我们非但没有摈弃那20%,还花大部分时间去掌握它。
80/20法则的要点是降低或尽最大可能减小对80%低效率部分的投入。但法则不是什么场合下都适用。学习掌握技能就是其一。
不推荐80/20法则,并不等同于80/20法则对学习完全不适用。否则就好像在说“欲速则不达”等同于“犹豫不决浪费时间”。
4) 自欺欺人的“不得不……”
还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,如,“有的任务是不太重要,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做。” 回邮件,打电话,开会看起来无关紧要,但该完成的还是要完成。是这样吧?
观点貌似正确,但更多的是自欺欺人。的确,有些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必须得处理。如果不回邮件,可能会坐失商机,网络可能会瘫痪,重要讯息可能会遗漏。
自欺欺人说的是你其实根本没有安排好在哪些事情上应该安排时间。如果邮件不太重要,可以减少处理邮件的时间。如果会议作用不大,可以缩短会议时间。如果手头上真忙得不可开交,又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花掉的,那在这里读关于生产力的博客又有什么意义?
正确应用80/20法则:
你觉得生活中哪一方面存在功效不平衡?选择之。生活不是在每一处都存在不平衡,但在很多方面是,如金钱,时间,健康,有时甚至包括情感。
确定可完成大部分目标的关键投入,是哪10%,20%,或40%。可以是花10%的时间,获得大部分报酬。可以是为感情投入40%的精力,让大家都觉得幸福。
想办法让自己重视关键部分。可以在相关活动上投入更多时间。在日程安排上优先考虑。经常和关键伙伴见面。把钱花在最值得花的地方。
想办法减小或忽略非关键部分。放弃不能带来高回报的活动。停止无法创造价值的情感。终止不能带来更高品质生活的金钱投入。